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四百二十七章送钱 (第2/2页)
看了他们一眼,道:“刚才有人来找你,让你一会去辅导员办公室。” “什么事?” “不知道,我也没问。” “会不会是耿健又跑去找辅导员告状?”毛启明从床上跳了下来。 杨锐也有点疑惑,道:“去看看就知道了。” 他喝了一杯水,搓?一把脸就往出去。 毛启明立刻跟上,说:“万一有什么问题,我至少能帮忙报个信。” 杨锐点点头,怀着疑惑来到行政楼。 敲开辅导员的房间,毛启明瞬间紧张起来。 两名中老年干部坐在里面,严肃的像是要立刻开除几个学生乐呵乐呵的样子。 杨锐却是瞬间松弛下来。 “海处长,您怎么来了。”杨锐上前握手,顺便用敬语招呼了一声。海处长年纪不小了,旁边还有其他人,他不想被认为嚣张,也免得海处长失了面子。 海处长却是一把搂住杨锐,热情的拍他的脊背,笑道:“还能来做什么,我就是来给你送钱的。” “送钱?” “10万块的实验经费,总公司特事特办,批了下来,我今天正好没事,就给你送过来了。”说着,海处长向后面勾勾手。 陪他来的另一名中老年干部向杨锐笑笑,将文件包放在桌子上,再从里面取出一个信封,拆开来,却是一张存折。 “随用随取,按期报账,先开支,后报销。所有的开销都必须有发票,没有发票冲抵的开销不予报销,你得注意了。”海处长将存折交给杨锐。 杨锐翻开存着,只见上面用阿拉伯数字和大写数字,清晰的写着存入金额:100000元整。 毛启明的眼睛险些要瞪出来了。 辅导员也好不到哪里去,他只看了对方的工作证,不知道对方是要来送钱的。 而且,是送十万元! 五个零的存折,他还真没见过。 即使是北大的教授,也不一定能拿到10万元的经费,文科的自不必说,理科有高经费的专业也不多,部分没有独立实验室的教授,只能接触到千元级别的实验开销,是接触不到最花钱的设备和仪器开销的。 事实上,大多数的经费拨付方式,是按期按时间按进度来拨付,首期给个百分之一二十,然后就像是挤牙膏一样的,一点点的给付。 即使是理查德这样的名校名教授,也要撕破了脸,才能一次性要到钱,结果也只有总数的三成左右。 连个实验计划都不看,就先拿10万元的土豪不是没有,可这样的土豪,通常都去找顶级专家了,找一名学生的,辅导员是听都没听过。 “你们等等,我去叫主任过来。”辅导员承受不住这个压力了,数字太骇人,让他觉得责任重大。 海处长皱皱眉,道:“这事和你们主任没关系。杨锐,存折你先拿着,公司开的介绍信之类的东西都在信封里。” 他又递给杨锐一个大信封,道:“记得,三个月一期报账,取用的钱数一定要和发票的数额相同。” “什么发票都行?”杨锐也是第一次被赞助这么大额的实验经费,这种感觉和做出了东西卖钱,是完全不一样的。这就好像你拿了东西出来贩卖,和没有东西,先收预定金的差别一样。 与海处长同来的干部重重的咳嗽一声,道:“当然要实际发票。” 海处长则向杨锐眨眨眼,道:“发票肯定是要真实的,不能胡搞些假发票来糊弄人哦,被查出来可是麻烦,另外,开销要合理,不能一口气弄几万块钱的餐饮发票,对不对?如果是买了仪器设备,公司可以要求看实物,总之,基本的发票制度都要遵守,明白吗?” 杨锐摸摸脑袋,说:“明白。” 这个制度,比30年后的报销制度可落后到天上去了。而在30年后,学术腐败都快要摆到台面上去了,10万块钱的实验经费,项目申请人伸手拿走5万元都属于正常,剩下的五万元里,买台电脑,买几十个u盘什么的实属平常,若是上一个实验买够了电脑耳机和音响,这一次只开发票不拿实物也是可以的。 至于现在,就海处长的说法,杨锐觉得,这十万块就像是给自己的零花钱一样。<p> 原来,国医外贸也是一家如此善良的央企。老好人杨锐默默点头,又道:“你们对项目实验有什么要求?” “必须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一篇以上的论文。”海处长身后的干部开口了。 杨锐等了五秒钟,不见他说第二句,问:“完了?就这样?” “就这样。” 杨锐咧嘴:“北大的校刊,都是省级以上的刊物。” “那也可以,合规矩就行了。不过,你发表的刊物好一点,明年也好再争取经费,对不对?”海处长一拍杨锐的肩膀,道:“你这都是在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的名人了,发表校刊多不好听。” “国外期刊怎么算?” “当然是国家级以上了。发表在国外期刊是最好了。”海处长连连点头,10万块换一篇国外期刊的论文,算起来是有点贵了,但就按照央企的科研水平和费效比,其实也贵不到哪里去。 再怎么说,杨锐也算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了。 杨锐有点乐呵有点振奋,作为科研工作者,拿经费简直比高潮还爽,而拿到了经费,他也确实有种做篇好论文的动力。 他不缺钱,但要是能用国医外贸的钱,做一篇高开支高逼格的基础研究,还是很舒服的事。 “啪!”辅导员匆匆出门,还是决定去找系主任。 毛启明膝盖软趴趴的挨着桌子,用手撑着自己,望着杨锐,满脑子的水浒故事,趋于混乱。 …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