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一千零二十四章住下来 (第2/2页)
,更加不好判断。中国是否需要吏与到“基因组”计划中去呢?历史上,中国到了00年前后,才做出了参加的决定,算是赶了个末班车,完成了1%的基因组测序,事实证明,稍微晚了一些,但总比没做的好。 再靠近政治和军事一些,比如说,我们是否要继续开发和研究生物武器?是否要继续开发和研究核武器?基因武器距离我们有多远?现在开发会不会白花钱没成果?现在不开发,会不会让人直接一招爆头了? 事实上,这种资料,就像是当年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项目一样,它在一年内,三年内,五年内,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,但是,放眼10年后,20年后,它的影响却决定了10亿人的辛苦工作,究竟是发挥了100%,发挥了120%,还是发挥了20%。 中国早期的863计划,自然是免不了有诸多的不足与漏洞的,即使与同期的外国的相似计划,例如美国的“战略防御倡议”(星球大战计划),日本的“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”亦有所不如。 然而,国家级的科研发展纲要的问题,就在于,你只能请本国的科学家来完成它,即使本国的科学家的水平比诺贝尔奖得主差两个阶级,也不能允许外国的诺贝尔奖得主插手期中。苏联人反其道而行,结果“休克疗法”直接变成“立卒疗法”或许,他们当初打的就是这个主意。 对中国学者和中国政治家来说,由本土学者完成本国的科学计划是理所当然的事,早些年,中国人是体会过外国学者插手之后的结局的,曾经的苏联老大哥在变成苏修之前,也并不总是本着同一个理想而为你着想的。 杨锐是根红苗正的中国学者,他的学术声望,虽然不足以他来撰写一篇完整的科学发展纲要,但是,杨锐要是撰写一篇生物学的发展纲要,还真的不能说是自大。 杨锐将吃的干干净净的鹅骨头在桌子上敲一敲,又用旁边的湿毛巾擦干净手,然后扶正笔记本,迅速的写下多个条目。 对他来说,最麻烦的地方并不是确定一个完整的发展方向,而是让这个发展方向,就85年的眼光来看,合情合理。 这正好与其他学者的麻烦相反。 或者说,杨锐的麻烦,相对于其他学者遇到的,可谓是微不足道。 杨锐一边吃着鹅,一边写提纲,也是顺利的不行。 一个晚上的时间,5斤重的鹅被杨锐消灭了大半,提纲也写了大半。 这时候,有轻轻的敲门声传来。 杨锐刚抬起头,就有钥匙插入锁孔的声音,旋即,就见换了拖鞋的景语兰,笑吟吟的来到阳台,手里又提了一大袋鹅rou,道:“我来看看你。” 虽然换上了拖鞋,但坐在阳台上看过去,露出半截白生生的小腿的景语兰,依旧高挑而苗条, “刚才的鹅rou都没吃完呢。”杨锐的目光自下而上,却是看的景语兰的脸红扑扑的。 “你还好吧。”景语兰抑着羞意,道:“听你今天说的话,我心里七上八下的。” “没什么事儿,至多就是损失一个实验室而已。”杨锐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。 “但你要是递上去这个,就不止损失一个实验室了吧。”景语兰紧张的坐在杨锐对面,双腿斜斜的倚着座椅的边缘,看起来极其端庄。 不过,映着满天的繁星,杨锐心里想的就不是端庄之事了。 同样是映着漫天的繁星,杨锐莫名的感觉到轻松,微微露笑,道:“递上去,也有可能一点损失都没有。你不用担心我,不如担心担心吕区长。” 景语兰嗔道:“我担心他做什么…算了,看你没事,我就回去了。” “这么晚了,住下来好了。”杨锐话音刚落,就见景语兰白嫩的脸颊,以rou眼可见的速度变的通红起来。 … …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