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一千零五十章学术福利 (第2/2页)
梅局长有心推辞,脸型僵硬的笑道:“一般来说,不都是先写一两篇论文吗?” “我们根据每个人做的工作,各自撰写论文。” “每个人?” “恩,欧阳仕研究员和我一起做性别鉴定的攻关,还没完成,其他七个人写七篇论文,人人有份,很公平,对不对?”杨锐说着笑了一下。 梅局长愣了一下,转瞬明白过来,道:“你这是把论文当福利给发了?” “要不然呢?大家辛辛苦苦的,总得有个盼头不是。我们最近几天可是110小时工作时了。”杨锐一副很理解研究员们的表情。 站在他身后的研究员们听到这里,也是笑逐颜开。 hd区遗传工程实验室新建,又经过了一系列的事件,也的确是需要一注强心剂抢救一下了。 当然,要是正常工作,也用不着抢救什么的,拿工资干活,本来就是研究员们分内的事。 然而,杨锐追求的却是110个小时工作制——每周工作110个小时,平均每天工作16个小时。如果周末休息一天或者半天的话,剩下六天等于睡觉以外的时间,全部用来工作了。 这么长的工作时间,又是智力劳动,自然不能采用强迫劳动的方式。 而且,即使80年代的研究员们充满了奉献精神,每周工作60个小时也是很不少了,110个小时,绝对是超过极限,需要额外刺激的。 用论文刺激是最符合遗传工程实验室现状的。 杨锐既是培训研究员们,也是进一步的增加hd区遗传工程实验室的知名度。 刷论文自然是在学界建立知名度的第一方案。 作为目前的前沿技术,出售之前,原本就是需要在学界建立知名度的,否则,后续的质疑是要烦死人的。 畜牧类的中文期刊,杨锐虽然因为影响因子低而看不上眼,但就畜牧领域本身来说,知名度还是很强大的。 另一方面,为了设计引物,不增加工作时间也是不行的,他需要其他研究员都将时间投入过来。因为设计引物是有不确定性和偶然性的。 杨锐固然可以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,积累足够多的经验,来缩小不确定性和偶然性的范围,但终究,任何一款引物的设计,都不会是规定的标准状态下出现的。 在这一点上,21世纪如此,80年代亦如此。 老实说,杨锐之前是小看了引物设计,尤其是小看了以80年代的条件,做引物设计的难度。 因此,他是第一时间发动了实验室同仁们。 不过,这些理由原因之类的,他就不用向梅局长解释了。 梅局长也不想听解释,只能默默的记下杨锐要求,再留下牛rou,悄然离开。 第二天,梅局长就送来了写着人名和电话号码的本子。 之后的几天里,hd区遗传工程实验室,要一口气发表七篇论文的消息,则是传遍了畜牧界,接着是生物学界,乃至于整个学术界。 事不关己的群众,自然是面带笑容的等着看笑话,不管是杨锐的笑话也好,期刊社的笑话也好。 而在畜牧圈子里的期刊社,则一间间的如临大敌。 80年代的中文期刊,虽然在世界上名头不显,但是,由于国人投稿者众,他们在学术界的地位反而更高。毕竟,能够发表英文期刊的中国学者就那么些个人,大多数中国产的文章,都是发在中国的期刊上的,如此一来,他们自然有着相当的骄傲和影响力。 与之相对应的,是80年代的中文期刊的节cao尚存,声望和名誉目前依旧是中文期刊的第一考量。 hd区遗传工程实验室的论文批发,和杨锐的名气搅和在一起,简直像是一道学术伦理题,摆在了各家期刊社面前。 …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